时期★,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,是深化改革开放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,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。
二是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★★,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★★★。目前全国仍有近 3 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,部分城市水源供水保证率和水源水质不达标问题突出★★,相当一部分城市重要经济区、能源基地、粮食主产区缺乏水源保障工程,应对严重和特大干旱的防灾减灾能力不足。随着工业化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,用水需求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,加之水资源的浪费、污染和过度开发等问题★★★,城乡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形势将日趋严峻。另外,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,水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加,供水安全保障难度加大★。
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、招标投标制等建设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★★,部分领域进入仍存在困难,竞争不足,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★★,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不宽,多层次、多渠道★★★、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★★★。重建轻管,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、机制不活★、维护管理经费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★★★。水利国有资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★,管理效率和效益不高★。不少地区水价改革尚不到位★★★,农业水价总体较低与部分农民水费负担偏重并存。
五是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较多,水利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。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尚不健全,流域综合管理薄弱,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协调与统一规划不够★★,导致一些地方过度开发、粗放利用的现象严重;国家水权制度、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等关键领域的改革进展不快。
三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利来老牌,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★★。海河等流域水污染仍然较为严重,部分河湖河道断流、湖泊萎缩利来老牌★、生态退化、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突出。广大农村地区排水河道污染严重★★★、排水不畅,人居环境亟待改善。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,严重威胁公共安全。地下水超采严重,全国已形成 160 多个地下水超采区,超采区面积近 19 万平方公里★,年均不合理超采量达 215 亿立方米,部分地区持续发生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。全国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有 180 多万平方公里★★★,严重的水土流失,导致了部分地区土地荒漠化、河湖淤积★★★、耕地损毁等问题★,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。
目前全国已建成防洪标准 5 级以上的江河堤防 32 万公里★,水库9.88 万座。在长江流域,包括三峡、丹江口、溪洛渡、向家坝等控制性水库在内的 101 座工程纳入汛期联合调度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央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 88%,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83%。
七是水利投入不足,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。现有投资规模和渠道难以满足水利快速发展的需要★★,水利投资缺口仍然较大★★★。水利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偏低且不稳定★★★,民间资本进入和市场化融资渠道不畅。一些地方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★★★,建设资金到位率低,部分工程难以按合理工期建成发挥效益。
2012-2018 年★,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又相继推出了《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》★、《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》★★、《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细则》以及“十二五”★★、“十三五”水利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★。同时,仅在 2019 年就针对防洪、生态治理水利信息化等问题印发了《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》、《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》★★、《智慧水利总体方案》等多个方案性文件,为水利建设良好发展提供正确指引★★。
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★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★★,都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★★。水利工程具有较好的规划和前期工作基础,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吸纳投资大、产业链条长★★★、创造就业机会多,在保障国家水安全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★★、拉动有效投资需求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,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需求、有条件★、有基础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★,水利发展也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。
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水利发展也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。党中央★、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★。经过长期的努力★★,水利发展已具有良好基础,全社会对水的认识不断深化★★★,水忧患意识和节约保护观念增强,对提高水利保障服务能力的期盼也更加强烈★★★,为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★★★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★★★,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将进一步增强★,对水利这一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,国家有能力加大投入,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。
2011 年 1 月,《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》(中央 2011 年 1 号文件)公布,文件提出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,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、供水安全★、粮食安全★★,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★★★、生态安全、国家安全”★★★。把水利发展提升到★★“国家安全”的重要位子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,超出市场的普遍预期。
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,社会管理相对薄弱。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★,科研成果推广和产业化程度不高★★。人才分布不均衡,高层次★★★、高技能★、复合型等人才偏少★★,基层水利单位人才匮乏。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不足★★★,部分水文测报基础设施标准低,设备老化★,水文数据共享和应用不够★★★。洪水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★★★,流域水量调度和水利工程调度方案有待优化。洪水管理和防灾减灾社会化保障体系亟待完善★★★,侵占河湖和妨碍行洪的现象仍时有发生。水利应急处理能力不足,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。
经过长期的努力,水利发展已具有良好基础,全社会对水的认识不断深化,水忧患意识和节约保护观念增强,对提高水利保障服务能力的期盼也更加强烈,为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★★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★★★,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将进一步增强★,对水利这一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★★★,国家有能力加大投入,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有力推进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建设★★★,包括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★★★、重大引调水工程★★、大型灌区以及重大农业节水工程等。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,共有 395 亿立方米的长江水一路北上,受益人口超 1★.2亿;广西大藤峡一期工程已于 2020 年通水运行,显著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供水保障能力;云南滇中引水工程施工进展顺利★,狮子山隧道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挑战,为金沙江干流引水至滇中提前一年通水创造了条件。
一是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★,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滞后★★。大江大河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初步形成★★★,但仍存在一些重点薄弱环节,中小河流尚未得到全面治理★★★,小型水库和大中型水闸病险问题突出,山丘区暴雨洪水监测预报预警和防御措施亟待加强,一些城市排涝能力严重不足,主要易涝地区农田排涝能力和沿海地区防御风暴潮能力偏低,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问题突出★,难以及时有效运用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★、社会财富的大幅增长,洪水灾害风险和损失可能进一步增大,保障国家防洪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。
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★★★,保障和改善民生★★★,在工业化★、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★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★,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★★,积极应对气候变化、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等国家重大战略,都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★,迫切需要深化水利改革,加快水利发展,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先导作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★★。但是,与需求相比★,水利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,洪涝灾害、干旱缺水★、水污染严重以及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★,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。
截至★★“十三五”末,国家确定的 172 项重大水利工程累计开工 149 项,为稳投资、保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★★,其中 36 项工程已经建成并发挥效益,项目推进之快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★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国大江大河治理持续推进★★★,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★★。
四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,农业用水方式粗放。全国一半以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,40%的大型灌区骨干工程★★、50~60%的中小型灌区存在不配套和老化失修问题,大型灌排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 60%,农田灌溉★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凸显,严重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。农业节水总体水平不高,全国 9 亿亩有效灌溉面积中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 46%★★★,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★,且区域发展不平衡★★★,单方水粮食产出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。
版权所有:山东新鸣电子有限公司 鲁ICP备14009166号
电话:15966089909 邮箱:zhuxiue@126.com 地址:山东省寿光市西环路中段